人物简介
马成福原本是一位报告文学作家,其中《流血的石羊河》这部作品不仅为他赢得了第三届“新世纪之声”征文评选二等奖,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对石羊河流域生态危机的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马成福后来转型成为了文冠果研究专家,尽管这不是文学作品,但可以视为他在另一个领域内的“作品”,即通过研究和实践推动了文冠果产业的发展,还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积极践行者。

《流血的石羊河》引起了全社会对石羊河生态危机的重视,2005年国家给石羊河47亿元的生态修复项目。《流血的石羊河》一文作为报告文学的典型报道编入《新编大学写作教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作为新编的大学写作课本,已成为全国高等院校汉语写作教材用于日常教学。
马成福的作品《只有和谐是良药》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这篇文章被编入了《高等语文》大学课本中,成为了教育领域内推广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文献。在文章里他提倡大力发展文冠果,以建设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并且强调了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重要性。他通过这篇文章呼吁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发展文冠果产业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
马成福现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专职从事报告文学写作,共发表800多篇约1000多万字报告文学作品。他曾经撰写了《流血的石羊河》《全球生态危机》《中国粮油危机》《发展文冠果 绿化大西北》《如何解决13亿人的食用油危机》《大力发展文冠果 解决食用油危机》等一系列关乎生态和忧思的文章。
他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他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经过7代共25年的时间,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逐渐成长为文冠果研究专家,被誉为“文冠果之父”以及“文冠果杂交之父”。他现在是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员,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入选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四川工作站乡土专家成员(西部),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
人生经历
2000年以前在景泰县上学,1988年6月毕业于景泰一中,1992年拿到成人自考汉语言大专文凭;自1988年至2000年主要在北京等地创作报告文学;2000年之后主要研发文冠果至今。
2000年因采写《流血的石羊河》发现抗旱节水且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文冠果,从此创办西北文冠果基地,研发文冠果25年。
2012年引进中国林科院无纺布容器机器,办起了国内外首家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加工厂,在全国首家生产无纺布文冠果容器苗。
2012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兰州新区生态绿化建设优惠政策》。马成福怀着建设美丽兰州的满腔热诚来到兰州新区荒山造林,7月31日,西北文冠果基地与兰州新区水秦路生态建设指挥部签定了《兰州新区水秦路荒山造林承包合同书》,在西岔镇窝窝井村承包荒山2542亩造林,承包期70年。他带领50多名员工艰苦奋战12年,种植文冠果50多万棵,在水秦路边营造了一条绿色风景线,被多家新闻媒体赞誉为兰州新区荒山造林急先锋,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最美新区人”。2013年中央二台樊登报道《文冠果研发者马成福》;2015年甘肃卫视今日聚焦《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马成福》;每日甘肃网报道《为了西北大地的丰收》;兰州新闻《荒山播绿人马成福》、《绿色管理者马成福》;兰州新区新闻最新新区人《钟情文冠果 誓把荒山变绿洲》;2016年甘肃日报报道《西北文冠果基地突破“千花一果”难题》《马成福和他和文冠果产业》;8月9日甘肃日报与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协办《栽下文冠果 绿起一片山》。如今,这片山林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活教材和典型代表。


上图为2014年兰州新区西北文冠果基地照片
2018年5月,发表《把沙漠变成文冠果林海》。
2018年7月14日至15日,张掖沙产业论坛暨风沙危害区生态修复与沙产业协同创新理事会会议在河西学院召开,马成福参会并下定决心用文冠果治理荒漠。
2020年,在中科院沙坡头治沙站种植600棵一年裸根文冠果苗,当年全部成活,如今长势良好;在沙坡头沙漠边缘地带的流动沙丘上种植100亩一年裸根文冠果苗,当年全部成活,如今长势良好并开花挂果;在古浪县八步沙种植300棵一年裸根文冠果苗,当年全部成活,如今长势良好。
2023年,发表《把我国262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建成文冠果绿洲, 解决生态危机建设农业强国!》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保护内蒙古草原,发展文冠果产业,建设北国大粮仓》(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保护新疆大草原,遏制土地荒漠化,发展文冠果产业,建成北国大粮仓》(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草原退化、沙漠治理、林地改造和矿山复绿,就选抗旱节水、全身都是宝的文冠果》(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保护科尔沁沙地,发展文冠果产业》(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保护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发扬长征精神,保护红军走过的草地;发展文冠果产业,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保驾乌海市经济发展。沙漠治理和矿山复绿,选择抗旱节水、全身都是宝的文冠果!》(作者马成福 海博);发表《保护锡林勒盟草原,发展文冠果产业》(作者马成福 海博)。
主要成就
文冠果研发
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马成福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马成福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12代共25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授予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文冠果产业推广
马成福不仅在甘肃推广文冠果种植,还将文冠果产业扩展到了西北、东北和华北等地区。他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支持西部地区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文冠果,并享受相应的补助政策。
荣誉与认可
2019年7月,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甘肃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破格评审马成福为农民技师中级职称。此外,他还被推荐为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四川工作站乡土专家成员(西部)。
个人品质
马成福性格直爽,憨厚朴实,像极了一位修行多年的长者。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社会贡献
马成福为了发展文冠果产业,大胆上书国家领导人,就种植文冠果树绿化美化祖国大好河山的可行性,以及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前景,进行了中肯的分析,信件被批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为文冠果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会影响
由于他在文冠果行业的深厚实践技术和强大的理论功底,2019年7月,马成福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甘肃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破格评审为农民技师中级职称。同年9月,他向中央领导写信建议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以解决食用油危机,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正式回信支持。他提倡发展文冠果产业以解决食用油危机,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马成福的工作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使“绿水青山变是金山银山”变成了现实,帮助了干旱山区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努力。
结语
马成福从一名报告文学作家转型成为文冠果专家,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他的努力不仅促进了文冠果产业的大力发展,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积极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