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 马成福 海博
西北文冠果基地,高产文冠果裸根苗,秋栽成活好,挂果产量高。

一年苗地径0.6公分,高度50公分以上,3元/棵;两年苗地径0.8公分,苗高60公分左右,4元/棵;三年苗地径1公分,5元/棵;地径1.2公分,6元/棵;地径1.5公分,8元/棵;地径2公分,10元/棵;地径2.5公分,15元/棵;地径3公分,20元/棵。
以上一年苗50公分截杆,其他苗木均60公分截杆,并包修枝、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塑料包根,以此提高成活率,再用物流或专车发货。有特殊要求的客户请提前说明。以上苗木以规格为准,因同一年份苗木大小不一,不能商业化经营,因此我们选苗以规格为准,超规格就升级,低于规格就降级。
另有文冠果高产种子30元/公斤,2公斤起邮包邮。
引种西北文冠果基地苗木,免费提供栽培技术,指导生产解决难题。
文冠果是个古老的树种,却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冠果的历史非常悠久,恐龙是非常古老的生物,约1亿4千万年前有了恐龙,恐龙灭绝前即6500万年前有了文冠果,距今800万年前有了国宝大熊猫,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才有了原始人。然而直至目前,文冠果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依然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懵懂产业。
《长安客话》载:“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昔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幸奉天,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自此以后文冠果就成了朝廷供果,成了人人都抢着种植的香饽饽。算算距今也有12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了,想想这么好的产业,为什么几起几落始终发展不起来呢?这肯定是有特殊原因的。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其产业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主要就是因为文冠果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即低产等难题。移栽成活难是技术问题,这个难题不突破,就无法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千花一果”是产量问题也就是经济问题,这个难题不突破,就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文冠果寿命长达2000年,千年的古树还能开花结果。民间相传,文冠果是神树,最早是由僧人引种的。她是北方寺庙的专有树种,素有“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之称。在藏、蒙佛教界,把文冠果树视为神树,把文冠果油称作神油。她被用来敬佛和点长明灯,能让高僧活佛健康长寿。
老百姓都说:“文冠果是神树,只有菩萨才能种活!”马成福也信奉佛教,他的人生理念是“心怀善念,佛慈天下!”他走遍全国考察文冠果资源,还没有发现成片的百年以上古树,最多的是鄂尔多斯西召有13棵,其他地方都是一两棵而已。想想古人种树不可能只种一棵两棵,为什么没有成片的文冠果古树呢?而且这些稀罕的古树栽种者都是高僧大德之人。
马成福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一定要敬畏生命,伟大的生命更不会逆来顺受!文冠果生命之伟大主要表现在它的顽强和长寿。文冠果全身都是宝,为什么千百年来没有发展起来,就是我们没有敬畏她的生命,没有认真研究她的生命特征,我们梦想像驯服其他生物一样驯服她,结果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最后失败的还是人类。”
马成福最欣赏北宋大家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相信滴水穿石的哲理,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的人生道理,坚定了让西北绿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让文冠果产业发展起来的信念。
《文冠果生物学》载:文冠果根脆嫩,易伤、易折、易失水干枯,因此不仅掘苗时要小心剥离土层以避免伤根,运到林地不能及时栽植时应立即假植,需长途运输时要精心包装,运到林地不能及时栽植时,应再次假植,严防旱风吹袭和暴晒干枯。即使是假植苗木,也应尽快定植。据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2009年两年春季在鄂尔多斯的试验,苗木多假植一天,造成成活率下降3%-5%;没有假植任意堆放的苗木,多堆放一天,造成成活率下降20%-30%;堆放3天的苗木即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上帝的密码:任何生物生存密度太大,就会自然出现病毒,导致大量生物感染死亡,甚至会出现灭顶之灾。西北文冠果基地为了保证种苗质量,每亩地仅育4000棵左右,相当于农民亩育苗的1/10,这样的苗子健康不带病菌,移栽成活率高。他们又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种苗的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还把移栽时间从2天延长到了20多天,把移栽成活率从30%提高到了95%,彻底突破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关。这样就便于文冠果苗木长途运输和大规模造林工程。
小时候,马成福与爸爸去播种胡麻(即亚麻),他为了方便就把两小半袋种子装到了一起。爸爸很生气,因为一袋种子是红胡麻,一袋种子是白胡麻,两种植株高低不齐,开花颜色不一样,产量也不一样,这怎么办?当时家里穷,没有能力买新种子,爸爸只好马马虎虎地种下去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一年两种胡麻很明显,三年后都变成了红胡麻,产量也提高了。有一年,全村胡麻生症大量死亡颗粒无收,只有他家的安然无恙还高产,家家户户都跑到他家来换种子。自此以后,他的心里就埋下了粮油品种杂交可以提高质量和产量的经验和想法。
西北文冠果基地自2000年开始,就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12代共25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授予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芸芸众生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农民每亩育苗3-4万棵,即使每棵苗买几角钱,也能买到上万元也是暴利。甘肃某县每年培育文冠果苗木数千亩,他们只顾挣钱不顾苗子死活,移栽出去的苗子大多数死亡了,导致文冠果产业多年发展不起来。而西北文冠果基地每亩地只育4000棵左右,第二年第三年还要逐年减少亩育数量,如果也买几角钱,就会亏损无法干下去。因此西北文冠果基地的苗价就比市场上其他人的高一些,却得不到客户的理解。有关部门每年都让他们报价,却从来不用他们的种苗,因为他们的种苗质优价高没有利润空间。如果马成福愿意同流合污,也像其他农民一样每亩地培育3-4万棵苗木,以他在文冠果行业的知名度早就发财了。众人皆醉他独醒,他坚定地说“不能为了挣钱就昧了良心败坏了文冠果大产业。”他为了理想和信念始终坚守自己的育苗质量规则,就受到有关部门和苗木同行的打击和排斥,因为他的存在就是对他们的严重威胁。
马成福的座右铭是诗人屈原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非常纳闷,大家是真的不清楚,还是假装糊涂,居然在文冠果种苗上整体失智。种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庄稼的常识,大家都清楚要到种子公司去购买种子,谁都不会傻到农民家里去购买五谷粮食。但种植文冠果大家都糊涂了都忘记常识了,都傻着到农民家里去购买种子和苗子。结果是花钱买来的种子育不出苗子,栽上的苗子活不了,即使免费种活了一些又低产没有经济效益,白白浪费了几年功夫,赔了夫人又折兵,落得个人财两空。往往个人是这样,公司也是这样,政府采购还是这样,数年来尤其是数亿至百亿的大项目都闻风而倒,致使文冠果产业发展一波三折步履维艰。
现在这个世道,劣币驱逐良币,奸臣陷害忠良。往往大项目都需要招投标,招投标的程序太专业太复杂了,尤其需要写一本厚厚的标书,比育苗难度大多了,育苗人做起来太困难了。外面看起来很正统,实际上都是暗箱操作,中标人早就内定了,其他人都是陪绑的,与其白白花费半年时间去投标却中不了标,还不如把时间都花在育苗上,因此就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招投标的人不育苗,育苗的人不招投标。中标人拿到项目,他们有门路有靠山,自然就会寻找最便宜的苗子去充数,如果选择质优价高的苗子就没有利润可赚,因此他们自然就会去选择质量差价格便宜而利润丰厚的苗子,但却使正在起步的文冠果产业雪上加霜。
马成福原来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2000年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5年。他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他是中国林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会员,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入选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四川工作站乡土专家成员(西部),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甘肃省职称改革办公室破格评审为农民技师中级职称,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和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等,还被业界称为“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原来兰州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员工在兰州新区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荒山上种植了50万棵文冠果;原来白银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支持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他每年大量回收农民的文冠果籽种榨油,回收文冠果叶子制茶,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文冠果产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干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历经25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他们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引种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湖北、江西等南方地区,还在寸草不生的戈壁和沙漠试种成功,其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
目前,文冠果造林密度一般采用1.5米×2米株行距即亩栽222棵,三五年后即使每棵树产籽1公斤,亩产也能达到220公斤;十年后即使每棵树产籽5公斤,亩产也可达到1100公斤;等到密度太大时,再带土移栽掉一排,变成3米×2米即亩栽111棵,每棵树产籽10公斤,亩产就是1110公斤。套种采用1.5×4米即亩栽111棵,套种一定要选低杆和耗水少的作物,否则遮荫和水涝都会对文冠果造成伤害。文冠果幼林实行林粮、林草或林药间作,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幼林期林地的经济效益,又起到了除草松土作用,如果间作豆类作物还可增加土壤肥力,可谓一举两得。

西北文冠果基地的奋斗目标是: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发家致富振兴乡村,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发展文冠果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
西北文冠果基地马成福电话微信13893022860